发布日期:2024-12-06 作者: 碳化塔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电的踪迹,电已经无处不在。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电力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史,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电力将会有更远的路要走,从最初的落后,走向未来的智能化。
十九世纪末工业文明因电力工业的出现而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它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着每一个农耕社会的角落。
在120多年前,当东方社会第一次“触”电时,它给旧中国带来了另一个文明。电力文明的火炬从法拉第的手中辗转到中国,就在上海外滩亮起那15盏电灯开始,电力文明便开始了她的中国之旅。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对电力的大量需求,在政府的政策的带动下,地方积极的去参加了,电力建设得到飞速发展。
2013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达到 124,738 万千瓦。2014年全国全口径电力设备容量达到136,019万千瓦;2015年,全国全口径电力设备容量达到了150,673 万千瓦,同比增长 10.4%。
2016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53701亿千瓦时。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今后社会用电量将逐步的提升,未来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潜在能力依然巨大。而市场需求多变,这就要求电厂需要自我升级,向智能化迈进。
过去,我国电力生产自动化水平很低,需要靠人的手动操作,后来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现在各类发电厂都配备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监控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未达到智能电厂的水平。
高效智能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的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从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政府的引导,时代的召唤,智能电厂将成为电厂发展的新未来。
智能电厂的核心在于构建具备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可对电厂与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且采用最经济与最安全的输配电方式将电能输送给最终用户,实现对电能的最优配置与利用,提高电厂运营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实现电源或负荷可在“任何一个时间里”投入或退出的能力,这样才可以真正保障电厂安全可靠的运行。这将要求智能电厂具有较高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智能电厂建设是一项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的综合工程。智能电厂的建设涉及到能源、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环保等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公司,单单一家公司或是几家企业很难完单独成这一个项目。这就需要很多相关企业,在一个平台上,协同作业,一起努力,一起完成。
中机人依托近几十年与项目开发和投资商、建设商、制造商以及各专业服务领域企业和职业人士合作积累的海量历史文献、管理经验、经典案例,建立了一个产业网络站点平台——中机商圈(。
中机商圈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可以在平台上完成智能电厂建设的一系列业务。智能电厂项目招投标信息的投放、标准的合同、标准执行流程、专业的金融解决方案,平台帮企业高效、安全和有保障性的完成项目交易。目前,国内电力行业第一个智能化项目已落地中机商圈,更多的商机在等待你的参与。
中机商圈(以互联网重建阡陌,搭建数据化智能高架,重组了实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服务、智能金融的新型产业体系,建立了实现社会化资源和产业迈向智能化的智能标准,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层次地融合,以规则透明和价值资源共享为使命,向全用户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版权所有© 2018 爱游戏|爱游戏官网打开|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 豫ICP备06005967号-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