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19 作者: 行业新闻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回首格尔木70年工业经济发展历史,可谓日新月异。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依托国家“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在茫茫戈壁吹响盐湖开发的号角。1958年,中国第一袋钾肥在察尔汗盐湖下线,实现了中国钾肥“零”的突破,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工业发展模式和格局发生质的变化,生产能力逐步的提升,产品品种类型日趋多样,逐步走上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稳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轨道。
格尔木自建政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一天比一天突出,成为经济稳步的增长重要引擎。1978年工业总产值仅为0.3亿元,1989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2亿元,随着格尔木炼油厂建成,1994年登上10亿元台阶,实现12.6亿元,石化产业初具规模。2003年8月,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的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建成投产,格尔木市一跃成为全国排名前列的盐化工基地。同时,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格尔木跨越技术、资金两座大山,开始摆脱仅仅提取钾肥粗放型开发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走上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充分开发利用钠、镁、锂等伴生资源,盐湖中各种资源开始得到一定效果利用,200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产值109.3亿元。此后,格尔木继续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仅过2年,2008年实现201.9亿元。以现有基础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起的产业为基础,进一步调整布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在先进的技术上、基础产业在规模上、传统产业在品牌上、新兴起的产业在战略发展上的新突破,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18.1亿元,经济总量迅速扩张。2023年跃升至698.7亿元,较1978年年均增长18.9%。七十年栉风沐雨,格尔木实现了从一片荒芜到工业强市的飞跃式发展,同时,初步构建起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产业链。
历经70年发展建设,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三大支柱产业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2023年,三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仅依靠盐湖和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体系单一,为顺应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实现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十二五”初期,格尔木市开始寻找新型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丰富的日照资源,新能源成为格尔木实现转型跨越的另一条重要路径。随着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格尔木新能源公司的成立和神光新能源公司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格尔木市新能源产业迈出了第一步。“十四五”期间,鲁能格尔木乌图美仁多能互补、青豫直流二期外送等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复工,新能源产业持续落地生根,截至2024年,新能源装机量906.3万千瓦。储能项目有序推进建设,鲁能6万千瓦液态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储能部分计划于2024年年底并网投运,届时全市储能项目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
随着经济运行机制逐步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格尔木市工业发展模式和格局也发生质的变化。“十三五”期间按照“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发展思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层次地融合,稳妥推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三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生物五大战略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纳米级氧化镁、3万吨碳酸锂、金属锂、甲基锂等一批重大盐湖化工延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企业生产能力逐步的提升,产能得以充分释放,与1958年中国第一袋钾肥下线相比,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品种大幅成倍增长,2023年工业产品品种类型增至50余种。发电量达到70亿千瓦时,是1990年的473倍,年均增长14.2%。其中,太阳能发电量实现43.6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70.3%。钾肥折纯量达414.9万吨,年均增长12.1%;原油加工量为155.5万吨,较2000年年均增长4.4%。截至目前,形成年产钾肥887.5万吨、碳酸锂10.6万吨、原油加工量150万吨、天然气62亿立方、电铅20万吨、氧化锌2万吨、镍30万吨的生产规模。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格尔木驰而不息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戈壁滩落地生根,1978年,在统的工业公司仅有13家,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公司达75家,较1978年增长4.8倍。公司数持续不断的增加的同时,企业规模总量持续不断的发展扩大,资产总额从2005年79亿元增加到2023年1489.5亿元,较2005增长17.9倍,年均增长53.2%。“十一五”开局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13.8亿元,仅用时一年,于2007年突破200亿大关,达202.1亿元。2005年至2015年,企业资产合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十三五”期间企业规模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随着“十四五”规划实施,企业规模壮大,实力丰沛雄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企业资产合计实现1489.5亿元,较2021年增长41.7%,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至此,全市工业发展呈现出“提挡换质”特征。
70年以来,格尔木工业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注重市场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以效益为核心调整生产结构,逐步建立工业效益优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完成营业收入615亿元,是2005年的25.4倍;实现总利润218.9亿元,较2005年增长15.8倍,年均增长18.1%。2008年首次突破50亿元,较2005年增长3倍,创历史最高。2008年受金融危机、复杂的国际市场形势影响,企业利润逐渐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并持续较长时间。2022年,俄乌危机加大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国际市场碳酸锂供需增大,大宗商品的价值迅速上涨,碳酸锂价格高位运行,带动企业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企业总利润高达413.5亿元,是2005年的31倍,总利润超亿元企业15家,亿元企业梯队日益壮大,成为引领工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中流砥柱。
十八大以来,习先后三次考察青海时强调要生态优先,保护中华水塔,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起的产业,推进“四地”建设,格尔木作为“四地”建设主战场,聚焦高水平发展主线,突破传统优势产业重重困难,淘汰落后产能,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新兴起的产业不甘示弱,异军突起,谋划更大发展,“盐”与“光”的碰撞,在这片戈壁滩奏响时代的“交响曲”。立足新发展阶段,未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牢牢把握格尔木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聚焦高水平发展这一第一个任务,以推动产业“四地”融合发展为牵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育龙头、强主体,延链条、建集群,促创新、增动能”,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筹谋更长远发展,继续向新材料、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迈进,举全市之力推动工业经济突破发展,以“工业稳”支撑“经济稳”,推动格尔木市经济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再创辉煌。
版权所有© 2018 爱游戏|爱游戏官网打开|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 豫ICP备06005967号-2 网站地图